首页

踩踏踢裆

时间:2025-05-30 03:22:32 作者:包粽子制香囊穿汉服 华裔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在南京体验中华文化 浏览量:96969

  中新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朱贺)水墨意境深远、书法笔力遒劲、雕塑栩栩如生……11日,走进正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画展”,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汪国新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这些作品与祖国足迹同步、心跳同频,艺术工作者应将才华奉献给时代。

由全国政协书画室和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画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至9月23日。中新网记者 蒋启明 摄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此次展览由全国政协书画室和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至9月23日,所呈现的近200件书画作品包括中国画、雕塑和书法等门类,分为“丹青典章”“美术集萃”“书法传承”“时代新篇”四篇章,既有历届美术大家政协委员留下的经典艺术名作,也有中青年美术界政协委员创作的主题美术力作。其中70余件专为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创作。

  齐白石、李可染、吴冠中、启功……细细观赏书画大家名作,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对中新网记者说,书画展群英荟萃,既彰显了老一辈艺术家的深厚功力,也呈现了年轻书画家的多元风貌。

  生于1949年的苏士澍与新中国和人民政协同岁,他站在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守正创新》前表示,艺术工作者应本着守正创新的理念,学习老一辈艺术家的品格风骨,钻研好、继承好传统技艺,同时革故鼎新,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正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画展”,吸引不少参观者欣赏驻足。中新网记者 蒋启明 摄

  一件件记录时代脉动、展现人民风貌的作品映入眼帘,著名书画家汪国新深刻感受到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他认为,艺术家不能关起门来创作,更不能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炒作,而要潜心思考为时代留下什么痕迹,为民众生活作怎样的注脚。除展现宏大主题,艺术更要着眼细微处,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追求、精神风貌。

  “展览令我深受触动,我将继续创作好作品,展现正能量,推动行业发展、社会进步。”从事雕刻和陶瓷艺术创作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英坡说。

  作为文化艺术界别委员,高英坡近年聚焦艺术进校园、在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大专院校等议题提案,建议通过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活动,帮助年轻学生接触手工课程、了解中华传统艺术;同时培育绘画、雕塑等领域青年人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不少观众参观“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画展”,聆听讲解。中新网记者 蒋启明 摄

  参观结束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马虎成表示心潮澎湃。他说,画展呈现了不少党外书画大家的作品,他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以笔墨彩绘等艺术表现形式,讴歌国家发展成就、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政协履职期间,马虎成提出的有关教育发展、法治建设等提案得到落实,见证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深化。他说,人民政协走过75年,发挥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在这一广阔舞台上,委员们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完)

【编辑:曹淼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防部:美国是太空安全最大威胁 太空军备竞赛最大推手

孟涛:华侨华人是中国武术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他们将武术带到世界各地并推广传播开来,可以说华侨华人是武术“在地化”传播的主力军。最初,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武主要是自卫防身和生存所需,如今,他们已经由为了生存被动地进行武术技术传播,转变为主动地开展武术文化传播。

人民日报体育:亚洲足球整体进步,为何国足掉队?

陈斌华回应表示,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离、要合作不要对抗,是岛内的主流民意。是顺应民意、走和平发展的正道,还是违逆民意、走挑衅对抗的邪路,关乎广大台湾同胞利益福祉,关乎台湾发展前途,关乎台海和平稳定,是台湾地区新当选领导人必须严肃面对、明确回答的问题。

聚算成势 青海应用绿色算力赋能“四地”建设

二是积极推动标准合作,首次在自贸协定中专门设立标准与合格评定合作章节。双方同意在制定和改进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标准和合格评定结果互认等方面加强合作,成立专门合作机制,并提出了合作清单。这是中方在自贸协定中首创专门的标准与合格评定合作章节,将为两国开展标准合作搭建良好平台,减少两国企业开展经贸合作的合规成本,为促进双边贸易进一步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碧桂园大消息!杨惠妍:从未想过躺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显示,过去3年间中国排名从第24位跃升到第9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上海……

广东炎热天气持续 需注意防暑降温

在井迎瑞看来,影展鼓励创作与创新,但不仅是带领年轻人“往前看”,还应该引导年轻人“往后看”。“任何创造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影展加入电影修复的元素是个好的开始,通过电影修复让我们对于历史重新凝视。”井迎瑞说,“电影修复也可以作为两岸年轻人合作的一种方法,通过合作共同凝视历史、凝聚共识、开始融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